首页  |  学院介绍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学生工作  |  学科建设  |  《商洛文苑》  |  下载中心 
首页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商山文脉远 丹水传情深——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四十年发展巡礼
2016年10月21日 18:54  

    

    “秦岭最美是商洛”,这里的好山好水已随歌声飘扬华夏;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唐诗之路……这里的厚重历史也因贾平凹的妙笔享誉世界。文学的精神,传播的力量,使秦风楚韵的古老热土再度焕发新时代的青春。

    商山文脉远,丹水传情深。春种秋收、万物生长,四十寒暑、薪火相继,商洛学院作为这方热土所孕育出的博雅学府大步向前、蒸蒸日上。作为商洛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在建校40华诞暨升本1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眸过往流金的青春岁月、一起追忆教学相长的师生温暖、一起见证文传学院的奋进历程、一起憧憬我们母校的扬帆远航。正所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扬帆:让岁月的沉淀光芒闪耀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由原中文系、外语系两个教学单位于2014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简称文传学院。目前下设中文系、英语系、秘书学系、大学英语教研部、大学语文教研部5个教学机构和大学生人文素养实训中心、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2个教辅机构,以及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1个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237人。校内专职教师111人,外籍专家3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6人,中级职称71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81人。聘请了贾平凹、方英文等著名作家以及周星、李浩、尤西林、党怀兴等9位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专职教师队伍中有“全国师德标兵”“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校本研修工作先进个人”“陕西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陕西省优秀外国专家”各1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4名,校级学科带头人2名、校级教学名师4名,中青年学术骨干5名,青年骨干教师6名。学院先后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总支”(2009年)、“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10年、2014年)、“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文明单位’”(2009年、2011年)、陕西省校本研修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以及商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2012年)、“先进集体”(2014年)等各类奖励和荣誉60余项。

    在传统教书育人之外,文传学院始终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早在2003年,原中文系组建大学生技能训练中心。2009年,学校加大投入,该中心升级建设,更名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实训中心,组建了实训组织,建设了实训室,构建“魅力学生”评选表彰机制。中心下设普通话与口才部、三笔字与书画部、阅读与写作部、礼仪与文秘部、健美与体育部、新闻与宣传部、歌舞与音乐部、话剧与曲艺部、调研与创新部、求职与就业部等十部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需求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训练组织,在课余时间全面拓展自身综合素质。中心设立的“魅力学生”称号,已成为文传学院学生心仪的,评选的11届100余名“魅力学生”,逐渐成为文传学院的形象使者、社会各界的事业新星。中心在学生人文素养实训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得到教育部和教育厅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文传学院基于中心申报的“搭建实训平台,提升人文素养”,获得2013年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2013年,经商洛市新闻出版局批准,原中文系创办《我们》报(陕新出连内印字第0719号),这也是商洛学院的首份系报。

贾平凹先生为院报《我们》题词

    上述实训实践平台的搭建,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换、理论向应用的转换、学生向人才的转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商洛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学传统深厚,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当代商洛作家群更是全国知名。文传学院历来奉行“根植地方做科研,凝炼特色出成果”的学术研究传统。1991年,原中文系教师就自发组织成立了贾平凹研究小组,2004年成立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研究所,2014年11月,在研究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获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建设,这也是我校唯一的文科省级学术平台,重点开展商洛文化研究、商洛文艺创作研究和贾平凹研究,是商洛学院重点打造的三大办学特色之一,有力地支撑推进了商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传学院和该中心先后联合承办和主办了“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2014年11月6日至8日),“陕西省2015年‘学术金秋’语言教学与研究暨陕西省语言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2015年11月7日至8日),“中国新诗百年论坛暨商洛诗歌研讨会”(2016年3月30日至4月2日),以及“陈敏小小说研讨会”(2016年7月2日至3日)等学术会议,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反响。2016年6月29日,经商洛学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商洛学院文学创作中心,简称文创中心,挂靠文传学院,文传学院教师陈敏受聘担任中心主任。2016年7月2日,该中心正式揭牌,成为了商洛本土文学研究和学校师生文学创作培养及实践指导的又一特色平台。

    学院积淀形成了“和谐,儒雅,自强,卓越”的文化精神,从哲学基础、专业标识、前进推力、境界追求四个层面构筑起学院师生的文化人格与文化自信。学院践行“人才为本,错位发展,实践育人”发展理念,提出“有品行,会学习,善应用”人才目标,全心致力于向社会输送“高在素养,强在技能,赢在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中文系:重德博学行正道 奋发追梦志不息

    中文系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1976年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建校时就设置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专科),2003年改为语文教育专业,2006年设置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原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制两年,1976年首次招生106人;1983年改为三年制;200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列入陕西省优秀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005年2月,陕西省教育厅对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整理,设语文教育专业;2008年语文教育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014年语文教育专业停招。该专业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842名专科中文学生。2006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的汉语言文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向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该专业2006年首次招生67人,2010年获得文学学士授予权,目前共培养了929名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

    中文系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地方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为亮点”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有品行,会学习,善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中文系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黄元英),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师表达技能》主讲人杨莉、《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讲人杨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商洛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黄元英), “陕西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个(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黄元英);校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大学语文》《中国现代文学》);校级教材建设立项5项(《地域民俗研究专题》《精短小说鉴赏与写作》《贾平凹研究专题》《陕西方言研究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习指导书》)。

   陈忠实先生为中文系题词

    中文系实力的不断壮大,与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自1997年原中文系教师邰科祥首次获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贾平凹的创作心态与艺术追求研究》(项目编号97JK024)以来,中文系教师现已参与国家项目3项,主持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40余项。其中,2009年,原中文系教师黄元英首次获批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贾平凹作品“商州”背景与商洛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09Z021)。2014年,原中文系教师宋颖慧首次获批陕西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延安文学中的劳动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14I12)。2016年,黄元英首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中国节日志》子项目《陕西春节志·商南县春节民俗调查》。为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地方文化建设,凸显学院办学特色,搭建科研平台,自1986年开辟“中文系学术研究‘信息窗’系列活动”学术交流平台,2014年更名为文传学院学术研究‘信息窗’系列活动。截止2016年10月,该学术交流平台累计开展学术讲座活动74次。

    在学术论文写作、学术专著出版和文学作品创作方面,迄今为止,中文系教师已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西北大学学报》《小说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商洛民俗文化述论》(完成人黄元英)获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类一等奖、陕西省2009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学院教师陈敏的小说集《红风筝》荣获商洛市首届山泉文艺创作文学类一等奖。同时,陈敏还荣获第七届(2013-2014年)“小小说金麻雀奖”——中国小小说创作领域的最高奖项。黄元英、席忍学、程华、杨军四位老师被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目前,文传学院中文系在师资力量、学生规模、学术研究、师生文艺创作等方面优势明显,可谓:“源远流长、厚积薄发,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英语系:架起中西文化桥  传播秦风楚韵美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扩大,基础英语教育和英语专业教育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的商洛地区虽身处秦岭腹地,对外交通尚未便利,作为地区最高学府的商洛学院,其教育观念并未滞后,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科学化、国际化,以地方文化的长远传播为己任,迅速开启了英语学科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历程。

1988年,陕西省高教局批准商洛师专试办首届英语大专班,学制三年,当年招生51人;1990年改为英语教育大专班,1995年省教委批准正式定为英语教育专业,2014年英语教育专业停招,共培养2337名英语专科学生。2006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外语系设立的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培养方向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该专业2006年首次招生91人,2010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共培养了809名英语本科学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英语系现已获批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英语专业)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跨文化交际》),“优秀教学团队”2个(英语专业技能课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大学英语》《基础英语》)。教师出版专著5部(王正良著《汉英文化的翻译》《语言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法》,任桂婷著《英语翻译理论的多维视角探析》,马琰著《唐诗英译集注、比录、鉴订》(第二作者),张建芳著《商洛特色旅游概述(中英文》)。英语系教师先后主编、参编了《大学英语语法》《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中学英语教材教法》《大学英语基础语法教程》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指导》《中级英读教程》《大学英语》等教材。

    科研方面,英语系教师现已主持完成国家基础英语研究项目1项,获得商洛市人民政府2014年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任桂婷主持《商州方言区学生学习英语障碍及解决途径研究》);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20余项,并在《外语教学》《中国英语》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目前,英语系教师正在研究、译介商洛方言、商洛民俗、商洛旅游、商洛地方戏剧以及贾平凹文学作品等方面,组成学术团队,形成科研特色。

英语角活动   

    2005年,英语系设立英语基础教育研究所;2010年,成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科研与教学双向合力,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期间,“英语角”“英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赛”等学生活动形成传统,3个学生英语社团的成长壮大,更活跃了校园生活,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外籍教师队伍中, Tambe Hillary Nkafu(中文名王亮)被陕西省外国专家局授予2014年度“优秀外国专家”称号。学校现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阿伯丁大学、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等十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07年起,有4名教师先后赴英国贝德福特大学等国外高校访学进修。自2014年暑期学校选派以2012级英语专业任立乐为代表的首次三批共16名学生进行国(境)外留学开始,该系学生留学率也一直位于全校前列。

    英语系师生在赴外学习交流时,不忘传播商洛文化的使命,将地方花鼓戏、静板书、贾平凹小说等特色文艺作品带到外国,为外国友好高校、友好人士的来访合作牵线搭桥,成为了商洛学院对外交流的一道靓丽风景,为促进中西高校、中西城市的友好往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可谓:“语言为桥、通连中西,秦风楚韵、享誉中外”。

秘书学系:与时俱进开新路 践用至要育英才

    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时代大潮蓬勃,文秘作为一门新兴现代科学管理专业和一种全球性的职业应运而生。它在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综合管理、树立企业形象、沟通内外关系、处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分工所要求的文秘工作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直接催生了高校的文秘专业教育。目前,文秘专业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十大需求专业之一。

    在此情形下,商洛学院顺势而为,早在1985年即由原中文系与商洛市人事局联办首届文秘班,1992年设置专科文秘专业,2003年改为商务文秘专业。2009年设置本科文秘教育专业,2012年改为秘书学专业。

    2009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中文系设立秘书学四年制本科专业,时称文秘教育专业,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文秘教育专业更名为秘书学专业。2009年首次招生41人,2013年获得文学学位授予权,目前共培养了241名学生。秘书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一般秘书工作所需的办文、办事、办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秘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秘书学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5人,青年教师占三分之二,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秘书学系秉承文传学院“和谐,儒雅,自强,卓越”文化精神,坚持“修身为先,能力本位,实践育人”教育理念,着力培养“有品行,会学习,善思考,勤实践”的应用型人才。现已获批商洛学院“秘书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秘书学专业应用性秘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校级教材建设立项1项(《秘书写作实训讲义》)。

    秘书学系所倡办的“秘书节”系列活动——秘书知识竞赛、秘书演讲比赛、秘书写作竞赛、秘书工作情景展示、秘书礼仪训练等,引导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提高素质与能力,有效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先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秘书1303班魏淑娟被学校选派至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留学一年。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中,秘书学系师生共获得团体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优秀指导教师”奖3次,教师竞赛单项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学生个人综合二等奖4次、三等奖4次,单项一等奖2次,单项二等奖1次。秘书1402班刘尚灵获2016年“青年志·汉江潮”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演讲赛商洛学院赛区第一名。秘书学系教师张晓倩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刘霞获得学校2015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钟思远、王叶分别获得商洛学院“我与学校共成长”教职工演讲赛一、二等奖。

    目前,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商洛市档案局、商洛市文广局、商洛日报社、商洛电视台等校外单位均与秘书学系联合建立了高质量的综合实习基地,每个基地都聘请了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在长期合作过程中,秘书学系与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推进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坚强后盾。

    礼仪训练活动

    秘书学系一贯坚持“修身为先,能力本位,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团结上进,积极依据自身不同的专业背景,将能力特长转化至秘书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模式探索。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科研项目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均表现出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精神风貌,取得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专业科研成果。在近年来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培养出的毕业生表现出极强的职场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无论是在政府公务员系统、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领域,还是在读研深造、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方面,秘书学系毕业生不断涌现出受到所在单位乃至地方重视与表彰的优秀校友,可谓:“与时俱进、实干创新,实践育人、卓越超群”。

远航:把希望和幸福洒向未来

    商山兴学四十载,洛水泱泱育英才。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商洛学院建校40周年暨升本10年。在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投身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好形势下,文传学院将坚持致力于规模、结构、质量、特色的协调发展。在商洛学院“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总体思路的具体指导下,努力把学院建设成有实力、有亮点的二级学院,建设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文科智库、建设成汉语言文学、英语、秘书和新闻传播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青年建设者。

    尽忠职守齐努力,桃李花开遍天涯。从中文系、英语系、秘书学系各自成长的步步脚印,到文传学院如今的全新启航。从东龙山上毛毡土瓦的筚路蓝缕,到如今北新街山水校园的屡创佳绩。日月消长、弦歌不辍,往日深情耕耘的处处风景,而今都化作了每个文传师生、文传校友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这一个个小“我”彼此凝聚,就是大写的“我们”。“我们”是自豪的文传人。我们传承着八百里秦岭文化血脉,奏响学校与商山洛水与五洲四海相互馈赠的欢歌,彰显着这方水所孕育的历史文化,欣喜于商洛之子贾平凹的博雅情怀,更书写出一段段平凡朴实而又五彩缤纷的校园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怀旧的温情,有奋斗的誓言,有缘份的铭刻,有光荣与梦想。这些故事也都是让人自豪的,如青藤在默默生长中迎来更多的阳光,如风雨兼程的前行致敬了每一个黎明。

    众人划桨开大船。四十年来,从文传学院走出校门的各届校友时刻不忘对学院各项事业的关心与帮助,学院蓬勃发展的今天也是你们鼎力支持才得以成就的辉煌!匆匆一番巡礼,寄托着大家无限深情的纪念;纵然光阴倏忽荏苒,我们坚定地相信,这美好的纪念必然永不凋零!纵然会有风起云涌,我们坚定地相信,这理想的航船必将迎风破浪,直挂云帆,驶向美好的未来!

(文/黄元英 钟思远 陈炜)

上一条:我院举办“迎校庆40周年合唱比赛”
下一条:优秀校友卢燕新博士向母校捐赠图书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商洛学院人文学院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商洛学院
邮编:716000
电话:0914-******